文章来源:脑瘫在线平台 发布时间2015-01-27 10:11
查脑瘫挂什么科 | 十一个月脑瘫患儿的表 | 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
脑瘫做哪些检查 | 六个月婴儿脑瘫表现 | 脑瘫治疗要多少钱 |
怎么治疗脑瘫好,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科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认为是不治之症,任由发展,失去了早期全的康复机会,以致部分病儿由轻症发展为重病,甚至终生需人照料,给家庭、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及痛苦,随着康复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脑瘫的康复有了新的突破,现代医学实践已经证明,脑瘫的康复在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
怎么治疗脑瘫好
脑瘫患儿的姿势出现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患儿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有什么?除了上面的回答之外,我们的专家还会给大家介绍别的知识。
怎么治疗脑瘫好
简单的认识脑瘫这种疾病的病因并不是我们了解脑瘫这种疾病的目的,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情的变化又将如何,这些内容是脑瘫患儿的家长们非常关心的,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对患儿病情的确定以及相应治疗手段的应用。患儿脑病变主要累及脑干、基底节、小脑、大脑皮层运动区等神经元聚集的部位,也累及白质纤维。怎么治疗脑瘫好

脑瘫医院 脑瘫患者康复的保障
脑瘫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克服困难,积极治疗、尽早治疗,把对健康的损害减到最低。脑瘫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精神、智商等影响就越小。有的患者或家属心存侥幸心理,同时害怕药物的副作用,企望脑瘫自愈,不予治疗是不可取的。>>详情
- 友情链接: